一路向南》緬甸政變後的國際反應
一路向南 2020.03.31 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後,民間社會發起不合作運動與街頭示威遊行,但卻遭到軍方血腥鎮壓。在3月27日軍人節這天,至少有114人喪生,累計死亡人數從政變至今已經超過500人。旅居臺灣的緬甸僑民也於3月28日於自由廣場舉辦「聲援緬甸烈士英雄祈福活動」,共有超過上千名群眾參與,表達來自於臺灣的關切。但在緬甸軍方殺紅了眼的情況下,若是國際支援力量無法及時進入的話,緬甸的未來令人擔憂,其中東協(泰國)、中國與美國三方的反應特別重要。 過去以來,東協一直是透過較為鬆散的組織結構,來維繫成員國之間的多樣性。此次在面對緬甸政變時,仍可看出東協成員國間各自有不同的考量與打算:馬來西亞、印尼、新加坡都表示嚴重關切;柬埔寨、菲律賓與泰國則將政變定調為緬甸內政;越南與寮國並未特別做出回應。儘管如此,此次東協的反應卻相當迅速,且所發表的內容也與以往些許不同。身為東協輪值主席國的汶萊於2月1日當天即發表四點聲明:(1)東協成員國密切關注緬甸的發展;(2)強調東協憲章的宗旨與原則:遵守民主、法治與善治,保護並尊重人權與基本自由;(3)重申東協成員國的政治穩定對於建立一個和平、穩定、繁榮的東協共同體至關重要;(4)呼籲雙方在符合緬甸人民的意志與利益下,進行對話、和解並進快恢復正常。 過去東協秉持著不干預他國內政的東協模式(ASEAN Way),在2008年正式實行的東協憲章,以及2015年上路的東協共同體之後,似乎已經開始出現變化。 2月1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後,民間社會發起不合作運動與街頭示威遊行,但卻遭到軍方血腥鎮壓。累計死亡人數從政變至今已經超過500人。(AFP) 事實上,東協在過去也曾介入調停柬埔寨與泰國的邊界糾紛,而此次緬甸政變已破壞民主與人權的原則,以及東協一體的穩定與繁榮。因此東協更應採取一致行動,透過建設性交往(constructive engagement),扮演緬甸與國際之間的緩衝,避免緬甸被孤立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。一旦東協無法有效處理緬甸事務,讓外部勢力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話,東協將會喪失集體自主性以及對於和平與繁榮的承諾,而泰國應足以承擔東協與緬甸之間非正式溝通橋樑的任務。 2008年緬甸納吉斯風災時,緬甸軍政府一度拒絕國際社會進入緬甸進行救援,最後是在前泰國外交部長,也是當時東協秘書長Surin Pitsuwan的奔走下,透過東協處...